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7465523.html 苏州天库前东出吴趋坊,西出专诸巷。长米,宽2.8米。 天库前巷原名郑使桥巷,北宋时巷内有奉国军节度使郑戬旧宅。郑戬重建巷东口贯通吴趋坊的过河桥梁,人称郑使桥,巷以桥名。清朝道士在巷中建坛禳灾,更名为天库前。 天库前是苏州古城区诸多旧巷里的一条小巷,看似不起眼;但是,细心留意,会有掘金挖银般地发现,巷中仍有着诸多旧时宝藏。 感慨之余,被苏州这所城市的魅力折服。 天库前10号,武安会馆。 武安会馆是清光绪十二年(年)河南武安县(今属河北省)旅苏绸缎业商人集资创建。 武安会馆会馆坐北朝南,占地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头门、戏台、正殿。头门东连一厅,正殿西接一楼。头门与照壁之间有东西高墙相连,自成庭院。头门南向,前设石狮一对。壁间嵌有碑刻五方,记述会馆建造经过、捐助名单等。 天库前16号,火神庙(明离道院)。 火神庙主祀火烈大帝,即炳灵公,世传为火神,或谓此火神为祝融。初建无考,道光十九年()重修。 火神庙火神庙朝南,临街头门两层,下层为通道,上层为朝北戏台,其两翼与东西耳楼相连,昔时常演酬神戏。戏楼下层高4.57米,头门高2.58米。楼顶为歇山式。上层之演区,宽3.2米,长4.82米,其两翼各宽2.3米,西通楼梯,东作后台。 自民国三十一年()始,庙陆续散为民居,原有第三进,已废毁。神像等毁于上世纪六、七年代,天库前居委会曾在此办公。 现存清道光十九年()的《里人公捐碑记》。 天库前48—1、48—2号,盛宅、苏州电报分局旧址。 盛宣怀(—),常州府武进县人。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年,盛宣怀病逝于上海。出殡时,送葬队伍自斜桥老公馆一直到外滩,万人空巷,沿途为之而塞。灵柩又运至留园旁义庄,归葬于江阴马镇旸岐。 年盛宣怀购得留园后,决定定居苏州,在天库前购置了99间房屋。即天库前48—1、48—2号其中部分为宅第,部分房屋对外出租。早期,苏州电报分局由官办改为商办后,电报分局就是租借盛怀宣天库前的房屋为局址的。 盛宅由数个院落组合而成,每个院落则由一进房屋、一个天井组成。“正落”由门厅、轿厅、大厅、内厅、下房等构成,坐北朝南;“边落”也是坐北朝南方向。大厅是9米多宽的三开间厅堂,主要用于盛大怀宣接待宾客、宴请之用;大厅的楼上是办公的场所。内厅书房与接待个别客人的地方。 内厅的楼上则是盛宣怀起居的场所,“边落”中的楼堂供小孩活动的场所,另建有库房、厨房、洗衣房及专供佣人居住的房屋。 盛宅至今,盛宣怀的“99”间房早已散落了。现仅遗存盛宅占地面积为平米,建筑面积为平米,其中有一个楼厅、二个小花厅、一个后花园平米、前花园60余平米。 天库前76号,积善堂。 原宅主陆氏沪藉,经营洋生意。 积善堂陆宅建于年,共有两组建筑,南面是三层的西洋楼,北面为中式附属三厢。原堂主陆氏为上海人,经营洋行生意。现南面正门的楼角两侧有界碑“积善堂陆”。 陆宅天库前还有诸多古建筑,虽然没有列入控保范围;但是,依我之见,都有一定的控保价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8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