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毛翠娥朱建红图文报道

金秋十月,稻谷饱满,瓜果飘香。11日,在武进区前黄镇首届“稻米文化节”上,前黄中心小学、寨桥小学、寨桥初中的学生代表们,通过绘画、插花、美食义卖,体味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

记者从武进区教育局了解到,年以来,全区中小学通过打造完善的劳动课程、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统筹便捷的社会资源等方式,深入推动劳动教育。该区还将开展劳动教育示范校评选,表彰优秀老师和学生,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常态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

优化课程建设,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自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以来,武进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打造主题活动场,构建生态新课程。

大蒜、薄荷、吊兰、草莓……各式蔬果成就了武进实验小学分校别具一格的蔬果阳台。“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我们通过开发‘种植+’课程,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校长霍晓玲介绍,学校将种植与各学科进行跨学科统整,并将课程主题化、系统化实施。低年级语文课串起绘本、科普、童书、诗歌,形成植物系列主题阅读,让学生体验种植与阅读相结合带来的乐趣;中年级整合语文、科学学科,引导学生观察并写下蔬果的生长日记;五年级学习“统计”,孩子们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种植大蒜并测量统计,让原本理性的章节变得趣味盎然。

星河实验小学校园内有个“星星农场”,学校通过“进阶式劳动课程群”的建构与实践,设计“我与小苗共成长”主题课程,以“劳动教育+成长教育”的方式展开,涵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学生在常态化生产性劳动实践中,感受生命成长的艰辛历程,感怀农民种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副校长姚君丹说。

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劳动教育途径

周四下午4∶40-5∶40,洛阳初中课后服务第一时段,20多名农耕社团的学生来到校园“阳光农场”。新学期播下的青菜、白菜、番薯种子已破土而出,孩子们每周锄草、浇水、养护。“农耕体验让我掌握了不少新技能。”八(7)班的熊锦博同学七年级就加入农耕社团,一年多的“小农夫”体验让他成就感满满,“回到老家后,还帮爷爷下地施肥呢。”

指导老师陆平介绍,农耕社团开设于年,虽是新社团却备受学生欢迎,每次纳新分分钟报满。社团每学期开展10多次的主题活动,晴天进行果蔬种植、农耕体验;雨天前往农耕文化馆活动,馆内由农耕文化实物区和民俗文化演绎区组成,学生深入了解农耕文明进程、农民生活演变。

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部分学生手下,常州新运河上的11座代表性桥梁,有了完美“复刻”版。他们利用胶水、雪糕棒、ABS塑料板材等工具,将龙城大桥、钟楼大桥、东方大桥进行了等比例还原。“搭建桥梁模型是一个综合项目,整个过程涉及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方方面面。这样的通用技术活动,不仅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