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第十四篇第7章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爱:该字最早见于金文,由“欠”和“心”两部分构成,会意字。也有一说为形声字,从心,旡(ji)声。 “欠”是端坐地上张着口的人形,这个张口的人,用右手抚着心,以表示“张口告人,心里喜欢”的意思,爱的原义就是喜欢,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的小篆继承了金文的形体,只是把“欠”变为“旡”了。秦始皇并吞六国以后统一使用的小篆“爱”,字脚多了一只向下的足(夊),以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 《说文解字》把爱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理解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爱后来延伸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又引申出“爱情”、“爱惜”、“贪”等意思来。 忠:忠诚,孔子所说的“忠”,不是愚忠,是指对待领导或者朋友时,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初心。 焉:相当于“于是,也相当于“于之,但古代“于和“之”一般不连用。忠焉就是“忠之”。 诲:教诲。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在这里,孔子讨论的是做人要有“忠爱之心”。关于这一点,要从两个方面说,因为爱与忠的对象是不一样的,爱主要是对下,忠主要是对上。 对下,主要指对子女和下属,古人说:“爱之不以道,足以害之”。孔子认为,“劳”不但能创造财富,还能锻炼身体、磨练人的意志,还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劳”是“爱”的“本”,是基础。 《国语》中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舍本逐末,不让让孩子吃苦受罪。反而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对他们处处妥协,甚至是有求必应,这就是在“害”他。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不让他们做家务,这也是非常错误的。这样的孩子不但骄纵,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也不行,长大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学习成绩好,当然是好事,但不必看得太重,孔子曾说“士”有三种,第一种:“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第二种:“宗族称孝,乡党称悌”。第三种:“言必信,行必果”。 由此可见,如果学习成绩很好,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一个人有孝悌、有信义、有品德,一样可以成为让人景仰的“士”,成才之路有很多。 从“德”的角度来分析也一样:古人认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小孩子对家庭和社会都没有贡献,也就是还没有“德”,不应该享受太好的待遇,应该多“吃苦”,不然将对他不利。 真正的对下之爱,应该是故意创造条件让他“劳”,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质,提升他的抗压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孟子曾说,要成才,必须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上级对下级也是这样。如果领导者对下属不能严格要求,放纵袒护,那么这些下属最终会变成能力低下、毫无责任心的贪私之徒。 不用严肃法纪约束下属,不用艰难苦困去磨炼他们,就不可能锻炼出杰出的人才。 关于忠,当自己的上级出现明显差错时,要加以规劝教导。如果对上级一味“点头称是”,任由他们犯错误,这不仅是对上级的伤害,也会造成事业的损失。 《孝经》中曾子问孔子:“子从父命,可谓孝乎?”孔子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苏东坡曾说:“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宫廷中的宫女、侍者)之忠也。爱而知劳之,则其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其为忠也大矣。” 总之:爱而劳之,才是真爱。忠而诲之,才是大忠。这就是“忠爱之道”。 反过来,如果我是为人子者,就不要怕劳苦,父母让我劳苦,那是爱我。我若怕劳怕苦,就是不自爱。《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不知义! 如果我是做领导的,就不能拒绝部下的规谏。拒谏,就是不鼓励忠诚。做领导,不鼓励大家忠诚,那还怎么做领导呢? 盛宣怀的爱与忠 盛宣怀,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推手,促成了晚清的中兴。 可是最后,他试图将铁路收归国有,引发武昌起义,又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他家资巨万,却因教子无方,溺爱子女导致家道中落。 盛宣怀对下属的教育和培养却非常重视,他家有多个仆人,个个都知书达理,其中有两个仆人后来都成为响当当的人物,一个叫倪桂珍,他是孙中山和蒋介石、孔祥熙三人共同的岳母。 另外一个名叫吕葆贞。她的四女儿叫赵一荻。后来嫁给了张学良。 盛宣怀16岁那年太平军进攻常州,他跟随父亲盛康四处逃难,后来到湖北生活。太平天国失败以后,盛康带着儿子盛宣怀回到常州生活。 年,26岁的盛宣怀在李鸿章的幕府担任幕僚(参谋)一职,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后来成为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最得力的助手。 除此之外,盛宣怀还帮助李鸿章办过很多大事,创办了中国十一个第一,它们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招商局船只林立,打破了外国航运独霸长江的局面,这年,他才28岁。 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中国第一家银行。他创建了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 年,京津一带发大水,父亲捐助了大量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做慈善。30多年后,盛宣怀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红十字会(年)。 年,37岁的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总办,从此中国进入电讯业时代。年,盛宣怀又先后建立了上海至广州、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在中国沿海建立起了电报网。 年,51岁的盛宣怀奏请建立新式学堂,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定名为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 第二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任督办。这所学校对中国影响巨大,知名学生有:蔡锷、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邹韬奋、茅以升等等。 南洋公学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的前身。 年,52岁的盛宣怀负责办理湖北煤铁矿务,先后接办湖北汉阳铁厂、萍乡煤矿。12年后,他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年),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同时,盛宣怀督办铁路,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年,53岁的盛宣怀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年(56岁),义和团运动兴起,在盛宣怀的联络下,长江流域的各督抚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南方各省与清政府的关系若即若离,是地方军阀兴起的肇始。 由于盛宣怀掌控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财政命脉,清政府对他也无可奈何,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年,清政府大力改革,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他命令各省铁路、邮政全都收归国有,导致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发生了保路运动。 10月10日,计划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随后,短短一个月内,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盛宣怀遭到弹劾,10月26日被革职,永不再用,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间,资助过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随后,袁世凯与革命党谈和,清朝灭亡,建立了中华民国。年秋,盛宣怀被孙中山邀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享年72岁。葬礼极其盛大,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租界当局不得不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在苏州,有个私家园林叫“留园”,是苏州旅游的必到之地,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非常豪华壮观,被称为“天下园林之冠”。它的主人就是盛宣怀。 盛恩颐是盛宣怀最喜欢的儿子,名字是慈禧太后所取,盛宣怀后来把苏州的宅子留园留给了四子盛恩颐。 盛恩颐早年赴英美留学,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后来娶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为妻。 盛恩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奢靡的坏习惯,他花钱挥霍无度,在上海出了名,因为他排行老四,他的车牌号码是四个“4”,外号盛老四。 盛老四还给自己每位姨太太标配一栋洋房,一辆进口豪车,并派一大批佣人伺候她们。盛宣怀前面三个儿子去世得早,所以对老四期望很高,精心栽培,可是奈何儿子不争气,整日玩乐。 抗战结束以后,盛恩颐陷入贫困,连公园的门票都买不起,年,盛恩颐在苏州留园去世,享年66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4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