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忍住悲伤和停止哭泣的作者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为一个地域性文学盛况,清代江南骈文的偏胜,是江南骈文作家群体性努力的结果。但必须指出的是,清代江南骈文作家的群体性努力,并不是各个作家自发性、个体性创作的简单相加,而是作家们具有一定自觉性、群体性创作的有机综合,而促成江南作家具有群体性自觉的重要因素,乃是他们之间基于地缘与血缘关系的师友、宗亲交游。 清代江南骈文作家的绘图师友指作家间建立在学术、文艺授受或思想共鸣、彼此切磋基础上的师生而兼友朋关系,宗亲则指作家间经由血缘承续和姻缘结合而形成的亲戚关系,而宗亲和师友关系常常是交叉并存的。考察清代江南骈文家的生平及交游情况,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人都可以用师友和宗亲的关系网进行联结,其中常州府和杭州府作家群体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杭州府作家群的绘图先就宗亲关系而言,这在常州府作家群体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血亲方面,常州有一门兄弟、一门叔侄甚至一家父子兄弟皆作家的盛况。如董基诚、祐诚兄弟,李兆洛《董方立传》谓其未弱冠即“腾踔士林为侪辈冠“,是清代文学史上有名的骈林双子星;又如骈文家杨芳灿、杨揆兄弟,篪迭奏,花萼联辉,手笔略同而才情亦不相下②,人称“二杨”陆继辂与陆耀遹二人,则是常州典型的叔侄作家,李兆洛《贵溪县知县陆君墓志铭》谓其“恩则父子,而相亲若兄弟,其趣操亦略同”,人称“二陆”。此外,骈文家洪符孙、洪孙为亲兄弟,而他们的父亲是常州骈文巨擘洪亮吉,则常州洪氏一门可谓父子兄弟皆作家。 常州府作家群的绘图又张惠言、张琦兄弟及惠言子成孙,俱是常州骈文重要作手,故大南门张氏亦可谓父子兄弟皆作家之门。姻亲方面,大南门张氏与武进董氏之间最为典型。董士锡系张惠言、张琦外甥,张成孙姨兄,而惠言又将女儿嫁与董士锡,故此张、董两氏之间成了双重的姻亲关系。另外,陆继辂次女采胜,曾许嫁洪饴孙(洪亮吉子)长子,陆、洪两氏姻亲如此。再者,武进赵氏与阳湖洪氏、三河口李氏与阳湖董氏之间,也有比较间接的姻亲关系,如赵怀玉系洪亮吉姨表弟,而李兆洛为董基诚、祐诚二人姨表兄。 张惠言的绘图设若我们进一步对他们之间的血亲、姻亲关系进行综合考查,便更会发现一张血亲、姻亲间交叉勾连、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不妨将陆继辂视为这张网络的中心连接点,经由他可以往两条路向延伸勾稽。一是陆氏与武进董氏、大南门张氏之间。董士锡是陆继辂妻钱惠尊关系较远的堂兄弟,士锡又是张惠言、张琦之甥,张成孙姨兄,这样,即可由陆继辂联系起董氏及张氏的骈文家。二是陆氏与阳湖洪氏、武进赵氏之间。 陆继辂望山的绘图继辂次女许嫁洪饴孙长子,则陆、洪两氏关系可见。再者,洪亮吉为赵怀玉表兄。如此,经由陆继辂又可联系起洪氏一门骈文家及赵氏怀玉。最后,以陆继辂为中心,便可进一步将陆氏、董氏、张氏、洪氏、赵氏骈文家,尽数联缀在一张血亲及姻亲关系的大网之内,这样的发现是令人惊讶的。在清代文学史上,文学流派内部成员之间有如此深厚宗亲、婚姻关系的,常州府当是一个突出范例。 赵怀玉的绘图再就师友关系来讲。前文已言,清代江南骈文家之间的宗亲与师友关系,常常是交叉并在的,张惠言与张成孙、董士锡之间,固然是我们熟知的父子、舅甥而兼师友关系;此外,像陆圻、陆堦、陆兄弟之间、陆圻与陆繁弨叔侄之间、吴锡麒与吴清皋父子之间、洪亮吉与洪符孙及洪齮孙父子之间、洪亮吉与赵怀玉表兄弟之间、杨芳灿与杨揆兄弟之间、杨芳灿与顾敏恒表兄弟之间、张惠言与张琦兄弟之间、张琦与张成孙叔侄之间、张成孙与董士锡表兄弟之间、陆继辂与陆耀遹兄弟之间、董基诚与董祐诚兄弟之间,也无不是宗亲而兼师友的关系。 杨芳灿的绘图当然,江南骈文作家之间也有比较单纯的师友关系。如陆繁弨系章藻功之师,在骈文创作方面,章氏实受陆氏的指导,他们间是师生而兼友朋关系;又如杨芳灿系袁枚弟子,杨芳灿又是刘嗣绾与方履篯之师,陆继辂系昊锡麒弟子,张鸣珂为黄燮清门人,如此等等他们间也是师生而兼友朋关系。不过,江南骈文作家间的主要师友关系形势并不是那种有明确师生关系的师友之谊,而是实系良朋而谊兼师友。 刘嗣绾的绘图如陈维崧、吴农祥曾同客冯溥幕中,与毛奇龄、吴任臣、王嗣槐、徐林鸿并称“佳山堂六子”,陆圻、毛先舒都系“西泠十子”的成员,杭世骏、吴锡麒为浙诗派中期健将,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皆“毗陵七子”中人,张惠言、张琦、李兆洛、陆继辂陆耀遹、张成孙、董士锡等则系古文阳湖派重要成员,他们以学术或诗文方面的志趣相投为基础结成良朋,又以学术或诗文方面的切磋酬唱、彼此激发而成为益友,因此便有了互为师友的特殊关系。 董士锡的绘图此外,还有许多江南骈文作家之间,并不是某一学术、诗文群体的组成人员,而仅仅是因为地缘的相近、志趣的相投而成为师友,如洪亮吉平生喜“导扬后进”,据吕培《洪亮吉年谱》所载,刘嗣绾、陆继辂、陆耀遹、董士锡等常州骈文后劲,皆曾承其教诲。而据李兆洛《赵收庵先生行乐图》及陆继辂《兰陵清燕图记》,可知赵怀玉与阳湖同里李兆洛及陆继辂、耀遹叔侄等人俱曾聚宴清游,特别与陆继辂的情谊最深,后来甚至将文集付与继辂,请为删汰。不但一府之内的作者易结友谊,异地跨省之间的作者也常因为地域文化的相近而结成诤友,宜兴陈维崧与仁和毛先舒之间、钱塘袁枚与昭文邵齐焘之间、武进赵怀玉与钱塘吴锡麒之间,即其典型。 李兆洛那么,清代江南骈文作家之间的宗亲和师友关系,对江南骈文发展的意义到底何在呢?如果用一个词组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凝聚作用。具体言之,江南骈文作家之间由于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志趣相投,而结成不同形式的师友关系;师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的交游活动,在交游中他们彼此砥砺品节、探讨艺文,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向心力;这种内在的向心力首先将骈文作家群体凝聚在一起,而骈文作家群体的凝聚,即意味着骈文创作力的凝聚:常州骈文宗派的形成、杭州骈文创作群落的形成、清代江南骈文地域性文学壮观的形成,实皆有赖于此。 ·参考文献《贵溪县知县陆君墓志铭》 图片系作者原创(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4910.html |